管仲铜像落成如东掘港博爱广场,管子文化研究传承硕果累累

[复制链接]
42 0

(管仲铜像落成如东掘港博爱广场,管子文化研究传承硕果累累)

約 6 分 55 秒
透视听新闻
【记者  管亮军 江苏如东报道】

2025年6月29日(农历六月初五),江苏如东县城中心博爱广场阳光和煦、气氛热烈,一场承载历史文化深意的落成典礼在此隆重举行——管子铜像正式亮相,标志着管子思想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迈入新阶段。南通市与如东县相关领导、如东县街道社区和部门负责人、掘港管氏各支脉(涵盖“惟、怀、永、图、其、旋”字辈)几代宗亲代表及如东地域文化传承者、管子思想研究学者等百余人齐聚重和亭前,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宗亲代表及如东地域文化传承者、管子思想研究学者等百余人齐聚重和亭前

宗亲代表及如东地域文化传承者、管子思想研究学者等百余人齐聚重和亭前-透视中国

前中央党校办公厅主任张谷泉、南通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正平、县人大副主任缪卫宏和著名管子思想文化研究学者仲子午先生共同为管仲铜像揭彩。

前中央党校办公厅主任张谷泉、南通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正平、县人大副主任缪卫宏和著名管子思想文化研究学者仲子午先生共同为管仲铜像揭彩。-透视中国

   上午10时30分,前中央党校办公厅主任张谷泉、南通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正平、县人大副主任缪卫宏和著名管子思想文化研究学者仲子午先生共同为管仲铜像揭彩。随着大红彩幔缓缓飘落,一座高1.8米、挎剑执简威严肃立的管子青铜雕像呈现在世人面前

管仲还原铜像与重和亭相映成趣

管仲还原铜像与重和亭相映成趣-透视中国

    管子铜像位于三元社区繁华地段,与去年11月落成的“重和亭”比邻,二者相映成趣,南通市和如东县领导在落成典礼中强调,在充满烟火气息的民生广场设立管子铜像,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未来,如东县将以‘重和亭’与管子铜像为双核心双抓手,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全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当代

前如东县人大副主任潘金环策划并主持

前如东县人大副主任潘金环策划并主持-透视中国

    活动由前如东县人大副主任潘金环策划并主持。作为掘港管氏文化挖掘的重要推动者,他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梳理如东地域文化脉络,展现管氏后人传承管子思想文化的“南通实践”,进一步夯实掘港管氏文史底蕴,助力南通文化遗产保护与整合,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潘金环活动者与管怀进铜像捐建者

潘金环活动者与管怀进铜像捐建者-透视中国


    长期致力于管子思想文化研究且成果丰硕的当代著名眼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如东县管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南通大学管子文化研究所所长管怀进教授介绍,管仲作为春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掘港管氏始迁祖管重和是管仲第六十一代孙,于元末迁居如东,至今已历数百年。“‘重和亭’的落成让管氏族人寻得家族根源,而管子铜像的落成又为大众了解管子思想文化精髓搭建了新的平台。这些足以凝聚和承载民众对先贤伟业的追思、对文脉传承的担当和对伟大时代的感怀。

    记者了解到,“重和亭”与管子铜像均由管怀进教授、张丽华老师夫妇主出资修建。从“重和亭”落成到管子铜像揭幕,间隔七个月,之所以赶在今天揭牌(农历六月初五),是为了让海内外管氏后人一直认同的六月六祭祖仪式得以如期举行,这份精心安排令管氏族人感慨万千。“此后无论身处何地,清明与六月六,我们心中都将多了一份对家族根脉血缘亲情的牵挂。”一位与会宗亲动情表示。

大合影

大合影-透视中国

   落成典礼后,与会者就进一步推进管子思想文化的现代应用、加快提升经济社会治理水平与文明程度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对管怀进教授的即将出版的鸿篇巨著《管子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研讨,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

惟/怀/永/图//旋五代人

惟/怀/永/图//旋五代人-透视中国

     “重和亭”和管仲铜像的相继落成,于管子后人及研究者之外,亦被普遍认同为一项夯实地方文化底蕴的有益之举,众多市民在管子铜像与“重和亭”前合影留念,在亭内展示的管重和及其后人助力如东发展的图文陈列前驻足观看,深情回望。这种人心的凝聚必将成为如东文化传承的新起点。正如活动现场一位学者所言:“它如同一座灯塔,指引如东在文化强县之路上坚定前行;也将凝聚管氏家族力量,续写更多文化传承的精彩篇章。

举报 使用道具

搜索

最新发布

赞助广告

服务咨询

info@cn777.org(港澳) 周一至周日 10:00-19:00
tszg163@163.com(中國) 周一至周日 10:00-19:00
coolodd@gmail.com(台灣) 周一至周日 10:00-19:00